邻水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全国十佳农民年度资助项目提名公示四川 [复制链接]

1#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李淼)记者8月23日从农业农村部网站获悉,按照该部《关于开展年度“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经各地推荐、形式审查及初选,共产生30名提名人选并予以公示。四川邻水县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方智勇入围提名榜单。

今年40岁的方智勇是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袁市镇增产村人,年返乡创业,从事水稻轮种油菜、蔬菜种植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流转农田余亩,全程托管农田余亩,农机社会化服务覆盖面积2万余亩,带动农户人均增收元,先后吸引了30余名农民工、大学生等返乡创业。

年,农业部启动“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我省金堂农民孙泽富曾入围30名“全国十佳农民”年度资助项目提名人选。去年,青川县青川海伶山珍商贸公司总经理赵海伶跻身第四届“全国十佳农民”。

方智勇:让农户当“老板”,合作社来当“打工仔”

邻水东部,作物成熟得更早。这段时间,袁市镇的水稻已开始抽穗。顶着火辣的太阳,方智勇隔三差五便去稻田察看长势。乍看这片稻田种的只是普通水稻。其实,成熟之后剥去外壳,米粒既有白色,也有红色。这是方智勇用心栽种的彩色稻。这样的彩色稻,方智勇种了多亩。“亩产斤稻米,粳米大概有斤,每斤市场价在10元左右。”方智勇对数字很敏感。这数字背后,是他的成绩,更是村民的期盼。在方智勇看来,他只是村民的打工仔。他发起成立的邻水县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出“土地全程托管+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实现农民、村集体、合作社三方利益有效链接,让农户当“老板”、村集体为“红娘”、合作社成“打工仔”。如今,这一模式已在邻水4个乡镇14个村推广开来。

A、砸下多万元积蓄,返乡干起土地托管“田保姆”

谁来种地,如何种地?这两个问题深深萦绕在方智勇的心头。

刚到不惑之年的方智勇,生于邻水县长滩乡。让方智勇感到困惑的是,作为产粮大县,邻水在家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年,在外闯荡15年的方智勇回到家乡,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惊的同时大感痛心:留守的大多是些老人和儿童,年轻劳动力几乎完全缺失,生养之地正慢慢荒芜。

记忆中每家每户寸土必争必种的地遭到“遗弃”,方智勇心里发酸。“田园将芜胡不归?”方智勇下定决心回乡创业。他拿出这些年在外拼搏赚来的全部积蓄多万元,以股份制的形式带头组建了邻水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

人口老龄化加剧,土地被撂荒形势严峻的状况下,中国粮食缺口正不断加大。这样的情形下,方智勇目的明确:解决丘陵地区产粮大县“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困局。

合作社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成立之初,合作社和其他的种植合作社别无二致,也是从农户手中把土地流转过来,按时付给农户流转金,由合作社来种地,耕、种、收、管、销等工作全由合作社聘请的专门人员来做。

起初,流转面积并不大,方智勇做起来得心应手。渐渐地,随着合作社发展壮大,方智勇有些力不从心了。他发现,管理起来越来越费劲。

“无论是日常田间管理还是农作物成熟收割,在丘陵地区,我们难以时时管控上万亩的土地,聘请管理人员人工成本太高,加上农村劳动力正在慢慢消失。要管理几万亩甚至更多的土地简直是天方夜谭。”方智勇陷入深深的担忧,合作社如果以这样的模式发展下去,最后肯定会陷入单打独斗带来的管理上的风险和流转面积越大风险越大的困局。

唯变方能制胜。在外摸爬滚打多年,方智勇深知,只有改变现在的经营模式才能让合作社走得更稳、更好、更远。

单靠合作社自身单打独斗的路子行不通。方智勇想到,要与农民联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才能把生产搞好、经营搞活。

如何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答案很显然,利益链接。条分缕析之后,方智勇想到了一个新的利益分配模式——将合作社、村集体公司和农户三方进行利益联合分配。

农民有利益链接的是手中的土地。只有让农民和手中的土地牢牢绑在一起,他们的利益才有保障,才能稳固。如此,每一个农民才能成为拥有者和监督者。

方智勇的“托管”有别于一般的“托管”:先由村集体公司把整村农田集中起来,然后与合作社签订“全称土地托管”合同。从签订土地托管合同的那一刻开始,除田间看管由村上统一安排专人与合作社有效对接负责完成之外、其他的都由合作社来完成,农民就只等收获。合作社不仅要对整个从种到收全程负责,还要负责农作物产量整村平均保底。村集体负责村民和合作社之间的利益协调,以及和老百姓一起对生产过程中的监督、产后的称重等工作。这样一来,农户成了“老板”,合作社成了“打工仔”。

说干就干。年,方智勇开始付诸行动。土地托管模式试点逐步展开。

B、两年打拼三方受益,创新模式已推广到4镇14村

这个全新模式能否获得成功?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方智勇心里其实有些打鼓。

今年8月,是土地托管模式运用以来的第3个收获季。经过两年的实践,方智勇已经信心满满,“今年一定又是三方受益。”

方智勇的信心,来自于真实的数字。以袁市镇团坝村为例。年秋天,得益于合作社规范的管理和科学的种植方法,团坝村托管土地平均亩产达到斤。

“农民和村集体的保底毛收入为每亩斤稻谷,按照当时稻谷市价每斤1.3元计算,市值为元。”方智勇算了算,每亩田扣除合作社的托管费用元,农民和村集体还有元,其中10%作为村集体收益抽成,剩余的元是农民的收入。而如果是贫困村或者贫困户,只需交付元服务费。

多产出的斤稻谷的利润,则按照4:2:4(农户4:村集体公司2:合作社4)的比例进行第二次分配。农民和合作社各分取元,村集体分得52元。“农民只出土地,每亩得元纯利润,这已经超过自耕自种的收入。”

三方的收益并不止于此。同样以袁市镇团坝村生产的优质绿色水稻为例。农户将稻谷交给合作社进行精深加工,亩产斤全干稻谷精加工大米为斤,每斤4元,每亩的大米产值为元。除去各项成本,每亩可再增加元的利润。按4:2:4的分红模式分配,每亩农户和合作社可再分得元、村集体可分得元。

在保证农户利益最大的同时,三方利益共享实现最大化。每一方的积极性、自觉性被充分调动,从而在生产过程中相互协作和相互监督,农作物产出最大化也因此有了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分配模式让农民、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尝到了绿色发展的甜头,如今,大家都自觉、自愿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农残。农产品的价值大大提升。

去年分红后,团坝村村支两委干部当场表示,年把全村有条件(路网,水网齐备)农田全部托管。

方智勇的尝试并非只有水稻。袁市镇增产村水源排灌设施较为发达。合作社在村里轮种了油菜。全程机械化耕作,每亩可实现利润元。按照4:2:4分配模式,农户可分得元、村集体可分得94元、合作社可分得元。

“要是一个村上千亩甚至更大面积的托管,就凭水稻和油菜能给一个村的农户带来多万元以上的纯收入、村集体经济将近30万元的收入、合作社同时盈利65万余元。”方智勇盘算着,如果继续扩大到一个乡镇甚至邻水全县,那将是多大的红利啊!

事实上,除了土地托管加工、销售等带来的好处,有劳动力的村民还在基地找到了工作。方智勇计算,“一个普通农民一年在合作社能挣万元以上的工钱、一个农机手能挣10万元以上”

目前,这个全新的发展模式正在有序、稳步、加速向邻水县域全面铺开,服务范围不断增加。服务涉及的四个乡镇14个行*村,效果良好。

“给自家的田务农还归工资,好安逸!”在基地里,方智勇时常和务工的村民话家常。他时常听到这样的话语。村民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让他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他暗自下定决心:用金*的稻穗和美丽的油菜花,把邻水农村“涂抹”得更加出彩;方智勇不忘初心正在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着合作社的使命那就是:用心、用爱去服务“三农”、服务大地、服务每一个家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